苏州宣传 苏州宣传 苏州宣传

让吴语传承“嗨”起来

时间:2019-11-19 15:35:00

近日,家住姑苏区虎丘街道山塘社区观景二村的王欣茹通过微信扫码进入吴侬软语趣味测试。经过20道题目的测试,他获得了100分,被授予“苏州状元”称号。“能看、能说、能学又好玩,这样学习苏州方言,非常有趣。”他乐呵呵地说。记者注意到,虎丘街道吴侬软语大讲堂自今年7月推出吴侬软语趣味测试以来,像王欣茹这样参与测试的已达12万多人,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个程序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我们在里面加入了很多的市井文化、苏式文化,而且通过微信扫码,就能进行趣味测试。同时,我们还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广苏州方言,期待能成为苏州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新路径。”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强说。

7月上线

已有12万人参与

趣味测试让学习“嗨”起来

“轧闹猛”“白相”“脚馒头”……近日,虎丘街道清塘社区多功能会议室里不时传出一句句糯软的吴侬软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吴侬软语知识竞赛火热开赛,老苏州和小苏州们来了一场苏州闲话大比拼。同时,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和学生每人还获得一份意外的礼物——《吴侬软语趣味手册》。

这本《吴侬软语趣味手册》虽是薄薄一小册子,但是内容丰富、携带方便,成为很多老人和孩子喜欢的口袋书。它突出了虎丘、山塘地区的历史人文故事,还跟本地人文风景有关。比如“花头”“真剑池,假虎丘”等,或来自于本土民俗,或来自于历史典故,每一句都是一个趣味故事,让人获益良多。另外,它收录的“白公堤搭白公藕”“三考里出身”等8个苏州俚语故事以及“姑苏小吃”“炒黄豆”“笃笃笃,卖糖粥”等9篇苏州童谣,更是成为老苏州、小苏州以及新苏州学习苏州方言的好教材。

让许多人嗨翻天的是,《吴侬软语趣味手册》不仅能看、能听,还能玩。针对大部分青少年在吐字发音上有所欠缺,《吴侬软语趣味手册》加入了音频教学及青少年惯于使用的小程序,实现“听、看、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吴侬软语趣味手册》里收录的常用口语,专门设置了一个趣味测试,每一章都配有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够听到讲解。这些音频都是由街道邀请专业播音员以纯正苏州话录制的。与手册同时发布的还有吴侬软语趣味测试小程序,通过扫微信二维码,进入吴侬软语趣味测试,设置的20道题目能够检阅苏州话的学习水平。测试结束后,立即有成绩出来,其中18分被授予“状元”,14分至17分为“苏州举人”,10分至13分是“苏州秀才”,5分至9分只能够称“苏州童生”。吴侬软语趣味测试从今年7月上线以来,已有12万多人参与。

线上线下

同步推进

多种方式传播“吴语”

近年来,不少学校、社区、民间机构等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推广苏州话。同时,“说苏哉”“苏白学堂”等机构和微信公众号也已积极行动起来。“当时,我发现苏州话目前面临的情况是,想教的人没地方教,想学的人没地方学。”曾在三年前和合伙人以玩乐的形式创办“轻骨头”这个公众号的90后张轶君介绍,她没想到公众号上发布的短视频凭借着轻松幽默的俚语教学,瞬间吸引了大量年轻的新苏州人粉丝,刷爆朋友圈。第一次上传的《洋泾浜学堂》苏州俚语系列短片,点击量一天之内就上升到十多万,剧中的“轻骨头”一下子就变成了张轶君的外号。“要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说。”苏州市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原副主任马培元说。

保护和传承苏州方言,吴侬软语大讲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一直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早在2013年,虎丘街道就积极围绕辖区独特的虎丘山、山塘街两大优势资源和民风民俗,开设吴侬软语大讲堂,开展地域特色鲜明的苏州话传承活动,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微课程、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新案例二等奖等荣誉。

吴侬软语

进校园进社区

教孩子认识“醉美乡音”

今年以来,虎丘街道依托“党建+文化”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吴侬软语进校园进社区、“吴韵苏州,醉美乡音”山塘游学、昆曲班等活动,累计参与活动达一万余人次。就在近期,在由山塘社区党委承办的吴侬软语大讲堂之学说“苏州闲话”活动中,老苏州人张琴走进辖区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明星小学,教这里的“小候鸟”学说苏州“闲话”,进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苏州第二故乡。张琴作为土生土长的老苏州人,看着周围的孩子们都渐渐开始不会说苏州话,感到十分可惜。2017年看到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开展的苏州话辅导师培训后,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并通过了最终认定。现在她定期在各社区、学校教大家学习苏州话,希望为苏州话的传承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孩子们认识“醉美乡音”。